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日期: 2012-08-30 ] [点击数: 590 ] 来源: 教育与职业 2009年第36期   作者: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现有在校生近900万人,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内涵发展,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其发展在我国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更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在办学理念、体制结构、办学机制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影响其科学发展的问题。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高职院校将面临来自国内本科院校、国内高职同行及境外职教院校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准确判断自己的竞争优势,迅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存亡。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概述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哈默于1990年率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期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在高职院校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不被其他院校所模仿或复制,为自己在竞争中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它来源于不易被其他职院效仿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等相互影响的综合因素,具有独特性、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根据对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显性竞争力和隐性竞争力,各包括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及核心产品三个方面。显性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包括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优秀的教师队伍、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水平的领导决策层等,核心能力包括领导决策力、教师专业建设与改革能力、管理者的制度创新能力、教师职业教育与科研能力等,核心产品包括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自主性创新制度、一系列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课程等。隐性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包括地域优势,与各级各类社会、行业、企业的社会关系等;核心能力包括学院对外宣传能力、学生就业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职工的凝聚力、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等;核心产品包括和谐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及综合素质显示度、学院知名度等。

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中,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发挥整体竞争优势的核心,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则能保持长久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象就是高质量的生源和高质量的就业,供不应求的社会需求率,强大的社会影响和服务能力,较高比例的毕业生成才率等。支持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则集中体现在专业特色上。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核心竞争力有不同的要求,研究型大学应该是学科特色的凸现,而应用型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专业特色上。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的重点是专业及专业群。我院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中确立的目标是:“立足交通,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创新专业建设机制,重点建设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五个与交通现代化、地方支柱产业直接对应的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将学院建设成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如果说专业特色是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那么师资队伍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证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办学水平和各项职能的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是否具有竞争力或有多大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谁拥有一流的师资,谁就拥有了在高职教育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高职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客观上要求教师既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能力,又具备职业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不仅要掌握高等教育基本教学规律,而且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特别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双师型”师资建设不仅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以往通常把“双师型”师资作为一个个体概念,认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由多个“双师型”教师个体组成的,“双师型”教师个体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教学能力,而且掌握职业实践技能。实质上“双师型”师资队伍既是一个个体概念,教师的个体是“双师型”或具备双师素质,也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互补整合构成一个“双师型”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个体的“双师型”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高等教育基本教学规律,具备教育教学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在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即要达到“德高、艺高、技高”的要求。对“双师”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作为培养“职业人”的高职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又要具备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素质与能力。二是深厚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能把握专业前沿,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三是良好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当前,高职教育肩负打破“学科式”教学体系,重构新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重任。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经验,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技术,完成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重构。四是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高职教师应该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如教育心理、课堂管理等。教学方法要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既注重知识的讲解,更重视能力训练,要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育为主,转为推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方法。专业教师既能讲,又能做,即能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场景是“教学做合一”。五是良好的科研教研能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也具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周济部长曾说过,“任何一所大学,只要是高等学校,教师要提高水平,要提高业务素质,都得搞科研。”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科研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六是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要与企业、行业、教师进行广泛交流与沟通,良好的社会交往、组织协调能力非常重要。七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高职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吸收、探索高职教育成果与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要适应资讯、科技和社会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采取措施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一支由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高职教师队伍由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以及普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高级技师、行业领军人两个塔形结构组成。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职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分工协作、术有专攻、各司其职。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任重道远,建设的重点有两方面,即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与培训。

(一)建立高职教师资格标准,完善教师准入选拔制度

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只重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准入条件,把有企业实践经验与能力纳入人才引进标准。将专业教师的准入门槛由过去的“学历+职称”标准转变为“学历+职称+实践经历”标准。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副高职称和企业工作经历成为新进专业教师的必要条件。要结合当前正在推行的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设置、岗位标准,建立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并经严格的面试、试讲、技能操作考核,确保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实践素质。

(二)多途径,重实效,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1.通过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提高专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各类教师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的生产技术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企业中担任技术员、技术顾问、访问工程师等,提高教师工程素质。通过开展横向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强化锻炼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企业培训工作,走出学校,面向行业企业,面向生产。通过各种方式的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研究与探索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具备“教学做合一”的本领,不仅需要企业经历,更重要的是需要经常化的企业实践历练。

2.通过继续教育与行业培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对于理论基础较好、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鼓励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促使其通过行业培训等方式接受继续教育,学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对于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学历层次欠缺的教师,鼓励其参加学历或非学历的继续深造,夯实理论功底;对于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通过组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培训来弥补不足。安排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培训,了解岗位、职业的技术、技能、标准等要求,取得承担技能鉴定的培训资格。通过有针对性地让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达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3.通过校本培训与研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新进教师或兼职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是上岗必备的条件。为防止教师岗前培训流于形式,要建立培训考核和培训质量监控制度,由系部和学院人事部门进行考勤、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共享交流教学研究经验。校本培训要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4.通过教改教研与实践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一线的建设与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开发教学仪器设备,参与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参与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实习。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管理,重团队互补,发挥兼职教师实践专长

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高职教育能够较好地将社会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引进到实践教学中,不仅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如美国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更是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在有效管理上,通过有效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使兼职教师的能力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要根据专业及课程建设需要,择优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在对其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其技术资格、实践技能、表达能力、思想道德素养。兼职教师队伍要求数量适中、结构要合理,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要高于11。兼职教师的结构类型包括专家顾问类,如专业顾问、校外专业委员会委员、教学与科技创新团队校外骨干等;授课类,如兼职课程教师;技能指导类,如兼职校内外实践教师,包括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等;以及技术研发合作类等。

2.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兼职教师尽管拥有较好的技术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大多对教学方法和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学校应针对这一问题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其教学能力,培养其教育意识,使其尽快适应实践教学工作。使来源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真正成为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和稳定的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学校还应在其承担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保证教学的效果。

3.建立兼职教师的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渠道,依据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的报酬挂钩。对在师德素质、教学效果、实践能力等方面突出的给予奖励,激发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4.强化专兼职教师的一体化管理。将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按专业编入课程组或教研组或“工作室”,实施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1+1发展计划,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建设,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鼓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应用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科研优势,结合兼职教师的实践优势,创造条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学校要制定兼职教师遴选、聘任、管理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及要求,专职、兼职教师要加强分工合作,专业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理论教学,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

(四)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长效机制

首先,学校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并实施继续教育及培训、社会实践制度,要求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如要求教师必须取得工程实践合格证,否则不能晋升职称;教师必须完成现场实习任务,否则待遇降低等。其次,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考核,要突破以往的“德、能、勤、绩”的模糊考核做法,要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并将之与待遇挂钩,将技能证书和生产技术成果纳入评价体系。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岗位聘用、培训进修、项目申报、提高课时津贴标准等优惠,突出“双师”素质教师的优势地位,调动“双师”素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一个学校必将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建设过程是长期艰苦的,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联系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州街1188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321007

联系电话:+86-579-82232899 Email:cmve2012@126.com

  • 中心网站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