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日期: 2012-08-30 ] [点击数: 605 ] 来源: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   作者:

高职院校的专业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设施在内的系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专业的实力反映了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课程改革、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涵发展不仅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1.1内涵发展是把握专业方向的导航仪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高职院校要根据办学思路和市场需求对专业进行科学设置、合理布局,避免盲目跟风设立与区域经济需求不匹配的所谓“热门”专业,避免因为专业界限不清、重复设置等问题导致教学力量分散和教学资源浪费。只有明确办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强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时刻把握好发展方向,才不会在实践过程中偏离高职教育规律,背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1.2内涵发展是专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专业建设水平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如果高职院校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不开展专业技能和技术的研究创新,不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不建立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长效机制,不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就容易使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岗位要求脱节,从而无法实现高职专业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

1.3内涵发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器

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数和招生规模都在快速发展。如果专业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跟不上规模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出现专业素质不强、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就业竞争力等问题,也会影响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评价。从当前高职院校的现状来说,强调内涵发展,建立与就业岗位高度一致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和教学标准、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建立保障教学质量要求的管理模式等尤为迫切。

2.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不断增多,培养了大量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2.1专业与社会职业岗位(群)接轨不密切

经过多年的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已经比较齐全,基本涵盖了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主要技术岗位,较好地反映了劳动力市场、高校扩招和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布局还不够合理,没有在认真分析地方社会经济对各种人才需求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设置和调整专业;现有专业与社会职业岗位(群)接轨不密切;相同或相似专业重复建设,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精品专业所占比例很小。

2.2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什么?专业课程如何选择、设置和编排?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取得哪些证书?如何科学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很多老师和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了解的还不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定程度上还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专业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要求,更不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3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编排、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等都应紧密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职业能力服务。因此,课程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同一门课在不同专业中,其目标、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应有所区别。然而现实却是,无论是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还是职业技术课程,很多老师没有及时更新课程教材内容;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专业讲授相同的课程内容,没有紧密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有效的教学。

2.4实训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专业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由于建设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因此,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还没能满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没有形成健全的实训体系,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不高,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操作规程等还没有做到制度化、科学化。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占比例和实训的对岗率不高。

2.5师资准备不充足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历史和教育体制的原因,中国没有专门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师范院校,加上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时间不长,当前,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都缺乏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学术结构也不够合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还比较缺少。

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主要途径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主动按照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确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的工作运行机制

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应确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的工作运行机制。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科研等工作都应紧密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形成校院(系)二级管理,理顺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责;组建以学院领导、专业主任和课程组长为主,政府官员、企业(行业)专家等参与的专业建设队伍;建立严密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主任和课程组长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学术参与、管理监控等专业建设制度;面向社会,以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来审视专业建设的效果。

3.2强化专业群建设

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动态变化情况、学校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区域内专业设置情况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等总体规划专业群建设。在专业群内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机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前瞻性预测,以专业群为基础及时设置或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的市场适应性。依托专业群打造精品专业,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学院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重新整合、配置与优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学校专业的集群优势。

3.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规格、培养流程、主要课程、技能证书要求等;积极探索弹性学制,改革排课方式,具体落实教学场所、教学时间、专兼教师、教学内容、考核要求。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行教考分离,建立课程试题库,实施抽题考试。公共基础课注重考查与专业的结合度,专业基础课突出职业素养的训练,专业核心课程以技能考核为主,并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以顶岗实习为核心全面改革毕业综合实践,分专业编制顶岗实践手册,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实行工学结合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

3.4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订综合能力表,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编撰特色教材。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调整课程目标,使所设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科学确定不同课程的课时,合理编排每学期甚至教学周的不同课程;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建设目标并制订建设计划,积极建设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并实现全部课程上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平台。按照层层分解的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和“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选择并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编写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专业特色教材。

3.5完善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逐步完善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增强实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校内实训基地划分成专业技术基础教学、专业技能实训和科技开发服务三个功能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模拟操作过程和工艺流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承接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实现基地即车间,车间即课堂。

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装备水平较高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从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中聘请一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逐渐形成专兼结合、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3.6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原则,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实施师资培养系统工程,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到基地顶岗锻炼的相关制度,组织引导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新理论、新进展;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水平;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展技术开发,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行业资格证书。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选聘高技能兼职教师,主要指导实践教学。

3.7增强专业的服务与辐射能力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开放性、多功能、多层次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推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对口支援等方面的合作,带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以应用型研究所为载体,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特点,重点开展区域支柱产业领域的研究;积极开展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通过与紧密型企业在研究项目、研究力量上的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政校企合作,多途径、多渠道地建立各类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认证站点,有计划地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服务规模;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联系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州街1188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321007

联系电话:+86-579-82232899 Email:cmve2012@126.com

  • 中心网站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